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,学生们的饮食安全再次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。作为流行的网红零食,辣条一直都深受学生欢迎。虽然一说起辣条,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垃圾食品。尤其是辣条的制作过程在网络上曝光之后,人们更不待见这种油腻的食品了。但即便如此,因为辣条独特的口味,现在依旧有很多青少年甚至是大人都对其爱不释手。辣条是否属于垃圾食品,如何客观认识辣条?
辣条以面粉为主要原料
辣条这种零食是怎么出现的?据资料显示,辣条的前身是湖南平江酱干,卖酱干在当时是很多平江人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。1998年发洪水,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价格上涨,严重影响了酱干的市场。当地人后来找到了另一种原料——面粉来代替它,琢磨了几个月之后,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面世了。后来,根据大家的喜爱程度,确立了麻辣加甜的基本口味。当地人根据口味和形状,给这种食物取了名字叫“辣条”。从诞生到现在,短短二十年的时间,辣条就发展成几百亿的规模,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迅猛。
辣条是以小麦粉和(或)其他谷物粉等为主要原料,添加食盐、食用油脂和一些其他的辅料,经过配料、挤压熟制、成型、调味、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。现在市面上的辣条种类很多,辣条生产商为了抓住更多消费者的心思,不断推出新品,从原来的甜辣味、麻辣味,衍生出鸡肉味、牛肉味、薯条味等;形状更是各式各样,圆的、扁的、方的、螺旋的都有。
其实说起辣条,很多人的态度是很微妙的。它的美味让人欲罢不能,可以说是俘获了一大波吃货的心;但同时另一拨人会联想到,辣条是一种“不健康、不卫生”的食品。很多家长也不让自己的小孩吃这一类食品。
食品添加剂非洪水猛兽,辣条添加甜蜜素有限值
从近两年的抽检结果来看,辣条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微生物(比如菌落总数)、食品添加剂(比如防腐剂、着色剂),或者是一些违规使用的添加物。现在抽检会发现一些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现象,更大的可能是为了追求口感、色泽或是延长货架期等的原因,人为地超量添加。对于食品添加剂,可能有些人对它存在着误解,甚至是“谈添加剂色变”。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来看,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,关键在于怎么使用,“如果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允许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来使用的话,大家是不用担心的。”